首页

日韩舔脚

时间:2025-05-30 00:32:20 作者:两岸人士:岛内政治操弄无法撼动中华文化根基 浏览量:68128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朱贺 李雪峰)“文化岂是说‘去’就‘去’的?端午节临近,两岸同胞都要吃粽子,大陆有‘甜咸党’之争,台湾有南北粽之分,虽有差别但大同而小异,这正源于我们有共同的饮食传统,共同的文化寄托。”

  28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上,大陆文化学者蒙曼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近年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试图割裂两岸文化连结,而参加本次峰会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普遍认为,从语言文字到饮食习俗再到宗教信仰,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台湾社会,这一文化根基非政治操弄可动摇。

  蒙曼说,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如今外部挑战纷起,两岸更应携手应对。历史经验表明,最能团结人、引领人、安慰人的就是中华文化,“它是两岸独特的基因,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非有些人说消除就能消除的”。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杨渡认为,文化从来不是两岸间的阻碍,短期内,一些政客似乎可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采取阻挠手段,但长远来看,文化力量很难为政治左右。

  他举例道,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宝岛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遭遇文化断层,但无数民众在光复之日表示“重拾尊严”,感慨“终于成为堂堂正正的公民”;又如两岸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交流前隔绝数十年,但往来之门一旦打开,民众就自发返乡寻根、祭拜祖先;再如当下民进党当局在台湾推广的所谓“本土文化”,其实都是根植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核心仍属中华文化。

  杨渡说,中华文化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具有如此丰厚的生命力,难以被短暂的政治因素所撼动。

  “文化是两岸共同的语言和养分,是两岸交流最有力的桥梁和工具。”峰会期间举行的文学论坛上,台湾诗人陈义芝如是发言。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也表示,透过写作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跨越两岸、恒久绵长。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祝勇近年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展开创作,越发感到两岸故宫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他认为,两岸故宫收藏的历代文物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最有力见证,都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的经历,宣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从台湾端午粽子的南北之争,到台北街头汉服青年的衣袂飘飘……在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看来,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存续更在于其现代化传承。他说,传统文化在台湾始终存在,目前只是囿于某些因素未得到大力推广。

  作为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发起人,方文山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已有12年,他欣慰地看到穿汉服已成两岸文化风气。“汉服没有门槛,年轻群体穿起来不会感到突兀,这源于两岸同胞自发的文化亲近感。”他认为,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入圈”,可以帮助其在了解汉服的文化旅程中,进一步把握文化归属感、民族认同感。(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藏在湘招才引智 发布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456个

早在2017年,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旗下的贵州大曲品牌便开启了品牌文化创新的持续探索。“贵州大曲·记忆里的味道”全国征文大赛于当年正式启动,成为连接新时代贵州大曲及其60年前的前身“红梁窖酒”的文化与情感纽带。

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武汉11月22日电 (记者 梁婷)“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藏文物展”2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由俄罗斯民族博物馆收藏的283件(组)丝织精品,首次在湖北展出,再现欧亚大陆繁荣多样的丝绸文化。

石窟寺如何避风雨?多国专家研讨文化遗产保护治理

十年来,众多参训教师学以致用,在学校管理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并将培训收获广泛传播,让赫章教师受益无穷,有效提升了教师文化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内涵,让赫章教育事业实现了较大突破。

北京推出660余场文旅活动闹元宵

早在2013年,来自中国广西的陈玲玲初到柬埔寨就被分配到禄山华侨学校教书。谢理坤筚路蓝缕的建校故事、事必躬亲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祖籍国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令陈玲玲深受感动。2023年初,已经退休的陈玲玲再次赴柬,回到这所令她常怀牵挂的学校,与谢理坤一道继续践行华文教育理想。

西宁:生态保护优先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生活服务平台数据显示,精品消费月启动以来,重庆文旅预订单同比上涨42%,特色餐饮、潮饮酒吧让重庆的冬日“热”起来,防空洞火锅搜索量同比上涨76%,云端秋千搜索量同比上涨9倍。新场景、新业态正在让这座山城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